
作者:边志学
出版社:国际文化
出版日期:2019-4-29
价格:36.00元
内容简介:
老天似乎也通人情,一没打雷,二没刮风,只淡淡的一层薄云,却嗖嗖的下了一夜细雨。这雨洗去了天上的阴霾,洗净了草木上的灰尘,更洗出了一个清新的世界!
作者简介:
边志学,笔名文野。一生从事中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曾兼《中国教育研究论丛》编委,《发现》杂志编审,《西藏农牧民思想教育》、《西藏农牧民实用技术》、《西藏农牧民健康教育》系列丛书责编,曾先后为宁夏、西藏书法协会会员。
在全国十余家学术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分别被收入《中国当代教育教研成果概览》和《中国教育研究论丛》等大型文集中。还有数篇学术论文被收入《西藏教育科研论文选编集》。《语文教师素质谈》和《快速背诵三法》被十余家报刊转载。
另外,在各类报刊发表散文60余篇,诗歌百余首,文学评论20余篇。著有长篇小说《莽原足迹》。
书法作品遍及全国十余省,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收藏者不少。
文章节选:
城里人这两天疯了,纷纷往北莽原上跑,要到新建的成陵村去开眼界,一睹汉文化村的风采,顺便领略一下在皇家苑囿狩猎的乐趣,品尝一下名震关中的农家餐馆的美味,回家时再带一些自己亲手采摘的果蔬及亲自垂钓的各种鱼类和各类海鲜。
光阴荏苒,似箭如梭,眨眼功夫,六年过去了。原计划八年建成新村,不料在全体村民团结一致、拧成一股劲、不顾疲劳、不辞艰辛、艰苦奋战了六个春秋,把一个五百多户人家的村子掀了个底朝天,挪了个新位置,建了个靓丽的现代化新村。现在的成陵村确实是“今非昔比”。远远望去,三座巍峨的城门参差错落、美轮美奂,屋顶上的飞禽走兽气势轩昂,双重屋檐层次分明,四面屋顶形成矩形覆斗状,坡势平缓,显得庄重而不骄奢。四角铃铛随风摆动,显示出无限生机。走到村前,第一眼看到的是南城门。它外墙两侧各镶一块两米宽、四米长的大理石,右侧石上刻的是介绍北莽原的文字:
毕郢原又称北莽原。商代封他的后裔毕程氏于此地,称为“程邑”;周武王伐纣后又将此地封于姬高,称为“毕国”,故后人称之为“毕郢”。《史记》曰:“文王卒于毕郢”“葬周公于毕”。《孟子》有“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这就是“毕郢原”之来历。又因刘邦葬于此,才有刘邦在此斩蟒蛇之附会。故又称为“北莽原”。
自汉九位皇帝葬于此后,因其中汉高祖、汉惠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之陵均建有陵邑,故人们又将北莽原称之为五陵原。我国古代诗歌对五陵原有许多精彩描写,如《敦煌曲子?天仙子》:“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华云一片。”李白诗:“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杜甫《秋兴》中说:“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古诗中描写莽原的不胜枚举,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莽原深厚的文化底蕴。
俗语曰:“江南才子北方将,北莽塬上埋皇上。”那么北莽原上到底埋了多少皇上呢?有周朝的五座王陵;汉朝的九座帝王陵墓;唐朝的八座帝陵。除此之外,周秦汉唐的陪葬墓有一千一百三十五座,全部散布在各个帝王陵的周围。故这里有中国金字塔之都的称谓。所以,且不说“江南才子北方将”这句话贴切否,但是,“北莽原上埋皇上”这句话确是事实。